中国开建全球最大水电站后,印度宣布:将修建6条大运河,截断巴基斯坦水源。据印度《国防新闻》网站报道,近日,莫迪政府宣布,要投资50亿卢比(约4亿人民币),到2035年之前修建6条大运河,以一个3500公里长的运河网络,让目前流入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水改道。按照印方设想,运河一旦修建完成,巴基斯坦的整体水源可能将减少25%以上。 中国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总投资1.2万亿元,规划建5座梯级电站,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,主要解决本地能源需求,同时强调不会影响下游水流。印度却觉得上游控制权加大,会威胁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供水稳定。莫迪政府借机宣布投入50亿卢比建6条运河,总长3500公里,目标是将印度河水转向国内使用,预计巴基斯坦水资源减少25%以上。这计划源于1960年印度河水条约的不满,条约给巴方80%水量,印度一直觉得吃亏。2016年和2019年印巴冲突时,印度就多次威胁断水,这次直接行动。印方计算,运河建成后,能施压巴基斯坦在边境问题上让步,还间接影响中巴经济走廊的推进。中巴走廊修铁路建电站,印度看在眼里不舒服,想通过水资源卡脖子。国际上,这被视为水恐怖主义,违反条约精神。世界银行曾调解条约,印度单方面改道会招致谴责。巴基斯坦农业依赖印度河,生活用水也靠它,减少25%水源意味着作物减产、民生艰难。印度国内也有人反对,担心生态破坏和成本过高。运河跨越复杂地形,地质灾害频发,技术难度大,实际操作起来费时费力。印度这招看似强势,但可能自损形象,国际舆论不看好。 印度计划的6条运河网络总长3500公里,涉及拉维河、萨特莱杰河等支流改道,资金50亿卢比虽不多,但工程量巨大,到2035年完工是个长期目标。莫迪在议会讲话中强调,这保障印度水安全,同时回应上游中国项目。实际上,中国水电工程重申合理利用,不会切断下游供水,相比印度做法更注重合作。巴基斯坦外交部抗议,称此举破坏条约,影响70%农业用水。伊斯兰堡民众担忧,政府评估损失,转向中国求援,加速莫曼德水坝建设缓解缺水。印度此前切断杰纳布河水,导致巴方供应减90%,国际社会批评印度水武器化。运河项目需克服山脉沙漠地形,地震洪水风险高,成本或超支。印度内部环保团体指出,改道会破坏下游湿地,鱼类迁徙受阻。莫迪政府坚持推进,推动国内水资源改革,但国际声誉受损。地缘博弈中,印度想占便宜,却忽略互利原则。水资源问题本该协商解决,单方面行动容易适得其反。巴基斯坦警告可能引发冲突,中国则呼吁合作。这场水争端,暴露南亚国家间信任缺失,长远看,谁也捞不着好。 印巴水权纠葛由来已久,1960年条约虽分水,但印度总觉得分配不公,只得20%水量。近年来,印度加速上游项目,如扩建Ranbir运河到120公里,增加 diversion 能力,从40立方米每秒到150立方米,减少流向巴基斯坦的水。中国雅鲁藏布江大坝落差2000米,装机超三峡,印度恐其控制布拉马普特拉河。莫迪下令加快陈纳布河、杰卢姆河项目,建储水坝,这是条约暂停后的新动向。巴基斯坦视此为战争行为,80%农田靠印度河系统,缺水会引发粮食危机、经济下滑。印度计划还包括连接印度河与拉维-比阿斯系统,通过200公里运河和12公里隧道,转水到旁遮普和拉贾斯坦。项目预计2-3年完工,惠及多州,但需巨资和技术。国际专家分析,印度短期难大幅切断水流,基础设施不足,需数年建设。世界银行提醒遵守条约,单方面行动有害区域稳定。中国项目强调生态流量,印度却被指小家子气。巴基斯坦求助中国建坝逆转局面,莫迪政府面临国内反对和国际压力。水资源本是共享,搞对抗只会两败俱伤。 运河计划推进中,印度遭遇技术瓶颈,3500公里网络需跨多河,地质复杂,地震区施工风险大。2025年5月,印度已暂停条约,启动水电项目,巴方水位降90%,农民田地干裂。巴基斯坦转向中国援助,建莫曼德坝浇筑混凝土,缓解下游压力。国际社会担忧水武器化,印度被批违反条约。内部分歧显现,环保组织抗议改道破坏生态,湿地萎缩。莫迪坚持立场,推动改革,但项目延误频发,路线调整。巴基斯坦警告冲突,中国重申合作。到中期,印度暂停条约加剧紧张,实际效果打折。莫迪继续领导,印度陷入被动。长远看,这博弈难成功,水资源需互信解决。印度想平衡中国影响,却可能砸脚。中国大坝助碳中和,印度运河或成笑柄。南亚水争端,需对话避免危机。 印度运河野心虽大,实际落地难。条约悬置后,印度推Ranbir扩建和其他项目,但需年头实现。巴基斯坦依赖印度河,减少水源打击农业GDP25%。中国雅鲁藏布江工程不影响下游,印度借题发挥。莫迪政府拨款建网,目标2035年,但资金技术缺口明显。国际舆论指印度伤敌自损,下游生态遭殃。巴方建坝应对,中国援助关键。印巴需回归条约精神,避免水战升级。水资源共享是王道,对抗无赢家。